簡易地圖   可見鳥種
四草鳥兒在哪裡?   四草的紅樹林
落實四草野保區的經營管理市政府責無旁貸
 
夜半心語  走過四草   四草印象

  此地候鳥留鳥的種類、數量甚龐大,夏秋交接即出現、遠自西伯利亞飛來的候鳥像潮水般大波大波的湧現,9月份漸入高峰期一直持續到寒冬。由國內外繫放研究得知,這些候鳥會南下到達澳大利亞,隔年春季再北返飛回繁殖地。

  歷年調查記錄顯示此地出現的鳥類超過160種,當中不乏珍貴稀有者,如高蹺行鳥、燕行鳥連續在此繁殖。反嘴行鳥、短耳鴞,黑面琵鷺,甚致大型的鳥類白鸛、黑鸛於冬季來此駐留覓食。上千隻濱鷸整群一致的飛行動作配合得天衣無縫,這樣壯觀的景象每年都能看到數群。

  已適應本地環境的東方環頸行鳥,於清明節前後就開始配對交配繁殖。其巢簡陋無比,可以用”隨便”兩字形容之,其數量又相當多,鹽田埂上、碎石路面,說隨地可見並不誇張。此地區原為台江淤積而成的海埔新生地,是臺灣四大濕地之一,經先民辛勤墾為魚塭、農田,日據時代闢建了廣大鹽田,至今仍保持半濕地狀態,每年各種候鳥來此渡冬和作為遷移時補充體力的棲地。成為亞洲、澳洲候鳥重要的中繼站。